当前位置: 首页 >> 孵化服务 >> 产学研  【 返回产学研

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沧州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一线见闻
作者:《河北日报》    日期:2024-07-09 09:14:36    浏览次数:63

  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12米长的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内部打磨;运用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一张锂电池隔膜,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日前,记者走进沧州市部分企业和科研院所,了解到一个个产学研融通创新合力攻坚的故事。

今年以来,沧州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管道装备制造用上机器人

6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在长达350米的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台工业机器人正在灵活运用机械臂对钢管进行内部打磨。在生产线另一端,一台喷标机器人正在为每根钢管喷涂标码,该车间工人总人数不到5人。

“按照一天工作10小时计算,工业机器人可完成100根到120根钢管的内部打磨工作。”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车间班长魏大亮说,人工打磨钢管内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用上工业机器人后,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品质稳定。

目前,该公司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供不应求。记者看到,前来运输钢管成品的大货车排起长队。一根长12米、直径711毫米、壁厚10毫米的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就卖到了上万元。今年1月至5月,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2亿元。“作为孟村管道装备产业龙头企业,我们坚持技术为王,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工业机器人以其生产高效、操作精确的特点,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公司负责人张建奎说。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生产模式走向数字化生产。立足打造管道装备产业集群,孟村回族自治县全力推动管道装备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围绕构建产学研一体创新模式,该县深化燕山大学管道装备产业孟村研究院运营成效,加强与京津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此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园区、龙头企业建设中试熟化基地,加快孟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以更实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沧州持续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聚焦壮大绿色化工、管道装备产业集群,深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关键领域,加快推进中石油华北石化“油转化”、博航新材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绿色化工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同时,培育新能源管道、智慧管道和管道装备服务业,推进实施达力普高端石油钻采及能源装备用管等重点项目,促进管道装备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

协同创新激发产业“膜力”

眼下,在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膜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沧州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运用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一张锂电池隔膜厚度只有4微米,却能把锂电池正负极分隔开,既能防止短路,又能保证锂离子自由通行,让电池正常充放电。

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刘乘志说,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可以将膜片在纵横两个方向同时拉伸,让隔膜上的微孔成形规则,孔径大小均匀,从而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在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一款名为“低膜阻低渗氢聚苯硫醚隔膜”的材料虽然手感与粗布无异,却是碱性水电解槽的核心材料,具有气密性高、膜阻低、孔径小、孔隙率大、耐高温等特点,在电解制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平方米售价高达400元。

膜产业是沧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加快推动膜产业发展,沧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专班,细化发展任务措施,全力推进膜产业生产基地和京津冀膜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目前,沧州正全力打造“龙头引领、链式发展”膜产业特色集群,拥有沧州明珠、东鸿制膜等膜相关企业千余家,产品覆盖锂电隔膜、食品包装膜、水处理膜、气体分离膜等多个品种,年产值80亿元。

沧州市还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重点聚焦膜产业项目全流程培育,着力打造京津冀膜产业中试“首选地”。自去年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运行以来,已成功引入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中空纤维纳滤膜等中试项目18个,完成中试转化项目4个,注册企业5家,在京津冀协同中试创新中形成示范效应。下一步,沧州市将加强推进“膜材料—膜设备—膜应用”全产业链发展,以京津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重点,着力引进研发平台、科技人才,推动膜产业链式集聚。

今年以来,立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沧州市大力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沧州明珠膜产业龙头作用,加快年产12亿平方米湿法锂电隔膜项目建设进度,布局未来产业。

产学研聚力攻关前沿技术

6月29日,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泽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公司副总经理宋国彬介绍,该公司年产52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计划11月投产,生产牛用兽药布帕伐醌产品,用于治疗牛身上的寄生虫。而该项目的技术由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的苗志伟教授研发。

沧州泽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企业,公司一直想进入布帕伐醌原料药这一新赛道。目前,布帕伐醌原料药主要在国外生产,国内以进口为主,由于其合成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机遇来自3年前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组织入驻研发团队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需求对接。对接中,泽兴公司负责人表达了企业对布帕伐醌原料药的需求后,苗志伟教授给予积极回应。此后,在7个多月时间内,苗志伟教授带领团队进行集中科研攻关,经过多次实验、中试,最终掌握生产布帕伐醌原料药的技术。

“之前在天津,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无法进行大批量实验。而到了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进行大量验证实验。这样一来,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明显加快了。”苗志伟说。

2019年,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揭牌运营。根据开发区内企业研发和分析测试需求,该研究院重点打造分析测试仪器平台、能源化学研发平台、催化及纳米材料研发平台等8大平台。

5年来,越来越多南开大学科研成果在沧州落地转化。截至2023年底,入驻研究院的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已达18个,申请发明专利42项,与开发区内22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地产业化项目5个,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

今年以来,沧州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制定出台市级中试基地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该市提出,今年,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亿元。

 

Copyright 2012-2023 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05号,科技大厦133室。
电话:0311-66562198  Email:hbsfhxh@163.com  网站备案:冀ICP备1502757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087号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